死亡率居高不下,别让心脏走向“最后的战场”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据估计,我国心衰患者达1210万,每年新增心衰患者约300万,年住院患者超1400万人次,占住院心血管疾病总数的1/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心衰患病率逐年升高。
11月26日为全国心力衰竭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中心主任杜昕教授强调,“心衰是我国当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防早治及科学管理’尤为关键。”
心衰是心脏终末期战场,死亡率高不可忽视
杜昕介绍,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疾病或因素都会导致心肌结构、心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心衰。其中心肌损害和负荷过重,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此外,感染、心脏病变加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者激动、治疗不当、药物因素等也是导致心衰的“帮凶”。不仅如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衰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疾病,给治疗又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而心衰患者无论处于任何阶段,事件风险都显著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动脉瘤等。同时对于心衰加重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都很高,而对于症状轻或者“稳定’患者,猝死风险比例更高。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并且坚持规范管理,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
杜昕解释道,心衰患者出院后前3个月是再入院和死亡的高发期。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患者出院开始即进入易损期,易损期持续2至3个月。在这一时期,患者的心功能损害尚未完全恢复,左室充盈压偏高,口服药物仍处于调整阶段,因此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数据显示,心衰患者出院后,30天再入院率高达11%,一年内患者的再住院率高达69%,心衰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高达4.1%。
识于微时,阻断病情进展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及《365体育投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均明确指出,心衰治疗目标包括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脏重构,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等方面。由于心衰加重可能发生在心衰的任意阶段,包括在“首诊”可能已“加重”,而“亚临床加重”如症状不明显但是生物标志物不佳等也容易被忽视。所以在做好心衰“早预防”的基础上,对于症状的“早发现”同样是阻断病情进展、避免风险升级的关键一环。
心力衰竭会表现出很多症状,首先是体力下降、身体疲惫,患者活动时会感觉到气喘无力,活动结束后心脏的不同部位可能出现闷痛,以及心悸、气短等症状;其次是呼吸困难,患者在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无法躺下呼吸,咳嗽可能有泡沫样痰;第三是血压波动,心力衰竭发作时,患者的血压可能会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最后是四肢水肿,主要是下肢水肿,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原本合适的鞋挤脚,观察到双脚肿大。
杜昕补充道:“如果患者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尿量有所减少,或者入睡后会突然被憋醒,然后需要大口呼吸缓解气短症状,恢复时间较长,都可能是心衰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多通路联合,守护“心”质量
药物治疗是心衰最常用、最基础的治疗方法。目前,慢性心衰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抑制剂、抗炎及调节内分代谢紊乱,及修复细胞信号通路障碍的sGC刺激剂,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长期改善预后等作用。
杜昕指出,国内外指南及共识均推荐起始多种机制药物联用,来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但鉴于心衰患者多数伴有合并疾病,加之目前常用的抗心衰药物可能会引起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应优先使用患者可以耐受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对血压影响小的sGC刺激剂维立西呱等。
据介绍,维立西呱是一种口服sGC刺激剂,通过修复内皮细胞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线粒体功能,可快速改善憋喘、疲乏等症状;改善患者活动耐力;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衰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在VICTORY研究中,维立西呱仍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因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风险9%;相比安慰剂,维立西呱可使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1%,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此外,维立西呱还能够发挥多器官保护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维立西呱对于心衰的治疗可能不受肾功能恶化及血钾升高的限制,可应用于心衰合并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其每日一次的口服给药方式,也十分便捷,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保证治疗效果。而且VICTOR研究证明维立西呱能够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25%,早期应用维立西呱不仅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更关键的是能够降低全因死亡与猝死风险。
总之,心衰的药物治疗已从单一基础用药逐步升级为多机制联合方案,维立西呱等新型药物的应用,既弥补了传统治疗的局限,又通过便捷的给药方式和多器官保护特性提升了治疗价值,为持续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减轻疾病危害筑牢了药物治疗防线。
| 分享1 |
| 相关资讯 |
| 图片资讯 | 更多 |
| 一周资讯排行 | 更多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京ICP备 1404747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4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