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论文 >《最新论文》>正文

车上喝饮料再也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2025/11/21 9:14:24 《最新论文》 作者:365体育投注:科学报 倪思洁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端水溢出、车上饮料晃出的尴尬?在工业运输、医疗输送以及实验室操作等场景中,这种晃动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尽管现有的挡板、浮体等减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在复杂环境下仍难实现理想稳液。

11月18日,记者从365体育投注:理化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董智超研究员、于存龙工程师团队,设计出了一种不容易溢水的“黑科技”水杯,在液体稳定控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从猪笼草和睡莲中获得启发,通过连续3D打印技术制备出具有独特界面设计的“双仿生”稳液容器,在复杂动态场景下依然能保持液体高效稳定。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

研究团队首先对多种野生及人工栽培的猪笼草进行系统观察,发现猪笼草捕虫笼的内壁上部蜡质区为超疏水,下部消化区为亲水,在交界处形成一条特殊的“亲水-超疏水”界线。这个界线就像“钉扎线”,能将水面牢牢“钉”住,对保证猪笼草消化液的稳定至关重要。风洞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当液面位于分界线附近时最稳定。

团队在猪笼草启发的基础上,引入睡莲叶缘“缺角”结构,进一步抑制液体振荡,并利用连续3D打印制备出“双仿生”容器。测试显示,与普通容器相比,仿生容器的稳液能力明显提升:普通容器在振荡约15次后便出现溢液,而双仿生容器在5000次振荡后液体仍无溢出。

在真实环境中,手持双仿生纸杯行走时液体不再溢出。研究人员还设计了更具挑战性的测试,团队将30个仿生杯搭建成四层“香槟塔”,固定于SUV车前,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通过50个交替布置的减速带。最终结果显示,使用普通容器液体损失40%,而仿生杯塔内液体溢出率为0%,这一极具视觉冲击的实验直观验证了仿生容器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技术可行性。

研究表明,源自猪笼草的浸润性界线与睡莲缺角结构协同作用,可在实验室与真实路面等多种动态环境中有效维持液体稳定。这一仿生设计不仅适用于日常便携容器,也为工业运输、航空航天以及医疗液体输送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来源:365体育投注:科学报 倪思洁)

极限路测场景。365体育投注: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测试结束后,SUV上的香槟塔状态,左侧为普通水杯,右侧为双仿生水杯。365体育投注: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双仿生容器与普通容器的对比。365体育投注:理化技术研究所供图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z7099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